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體育  >  綜合體育
搜 索
全運改革顛覆傳統 決定中國體育事業發展走向
2017-08-29 13:4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不設金牌榜、草根選手與體育明星同場競爭、群眾性比賽的賽期跨度遠超競技比賽……正在天津舉行的第十三屆全運會顛覆了全運會的傳統模式,創新力度之大已經在體育界內外引起不小的關注——不難想象,肯定有人對這樣劇烈的改革感到不適、不解,乃至懷疑;但中國體育改革已是箭在弦上,全運會作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龍頭』,必須承擔起改革風向標的歷史使命。

  8月27日晚,第十三屆全運會在天津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體育場隆重開幕。事實上,本屆全運會早在4個月前就已經開始——4月29日舉行的本屆全運會第一個決賽項目馬拉松比賽,引人關注的並不僅僅是本屆全運會第一枚金牌的誕生,而是業餘性質的群眾選手與專業隊的精英運動員同場競技,這在全運會歷史上堪稱創舉。

  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歷程中,群眾體育多年來一直都是『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因此飽受詬病。為了扭轉群眾體育相對於競技體育的明顯弱勢地位,國家體育主管部門也采取過不少辦法,但收效甚微。此次將群眾體育納入全運會競賽范疇,可以說是國家體育主管部門直接把改革的手術刀對准了全運會。

  全運會是檢閱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最重要舞臺,同時,全運會成績也是地方政府對地方體育主管部門進行政績考核的最主要指標。一項全運會比賽成績的背後往往是幾人歡喜幾人愁——有人昇官,有人『下課』;有人名利雙收,也有人徒勞而返。然而,當全運會成績被附加了太多功利性後,全運會的異化也就不可避免。近些年,全運會逐漸演變為體育人自娛自樂、分配利益的『自留地』,也因而發生了一些轟動全國的丑聞。國家體育主管部門能夠對本屆全運會做出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同場舉辦和取消金牌榜的重大改革,可以說是志在剜除中國體育『唯金牌論』的毒瘤。

  不過,打破中國體育長期以來已經形成的價值體系,也意味著體育改革進入到『深水區』。中國體育以金牌為導向的評價體系必須打破,重競技輕群體的失衡格局也必須扭轉,但可想而知的是,推進改革的阻力勢必異常強大。中國體育不破不立,但同時,立什麼,如何立,則關系到中國體育改革的實效以及究竟將走向何方。

  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並重發展,並最終以群眾體育、學校體育、體育產業的壯大而助力競技體育飛得更高,這是體育改革的方向。至於弱化『唯金牌論』,並不表示金牌不重要,不追求『更快更高更強』的體育或許會失去體育的本質,只不過,不能為了金牌而不擇手段,我們反對的、打擊的是畸形的金牌觀。

  第十三屆全運會以嶄新面貌出現在體育界和公眾面前,顯現出中國體育改革的決心和力度,但這只是一個突破口。相比起本屆全運會的顛覆性變化,中國體育改革的深度和廣度要大得多,它以全運會改革為引領,勢必決定著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最終走向。

責任編輯:呂小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