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子艾
女排亞錦賽,中國以第四名收場,相比在世界大賽的威風凜凜,這個亞洲級別賽事的成績,看上去不那麼風光。可如果知道這次第四名背後的原委,相比會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隊出征獲第四不必定義為慘敗
中國女排在亞錦賽有過真正的慘敗。還記得在2009年的越南河內麼?從陳忠和手中接過中國女排教鞭的蔡斌率隊出征,在決賽中1比3負於泰國後,經歷了噩夢般的一晚——這是真正意義的慘敗。
回到國內後,蔡斌接受著一波又一波媒體驚濤駭浪般口誅筆伐。責問,質疑,一時間,中國女排看不到前行的方向。
還記得2013年的泰國麼?剛接手隊伍不久的郎平帶隊出征,結果2比3負於泰國,2比3負於韓國,創下了隊伍參加該項賽事38年來的最差戰績。一邊是唯一能拯救隊伍的郎平,一邊是要二傳沒二傳,要防守防守很爛的隊伍。就連郎平自己後來還自嘲道,『剛一帶隊,不小心創了個紀錄,還是歷史最差紀錄。』
可就是從『歷史最差』開始,郎平帶著隊伍加班加點,從摳隊員的動作細節開始,一年一個腳印,2014年世錦賽的亞軍,2015年世界杯的冠軍,直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的鳳凰涅槃。
這一次的菲律賓,中國女排又不小心是第四名,看似追平了2013年的『歷史最差』,其實,絲毫不用悲天憫人,也不必質問加責難,因為這本也不是中國女排真實水平的反應。
隊中無世界冠軍成員?為郎導『大國家隊』概念點贊
這次亞錦賽的陣容中,沒有一位奧運冠軍,一位世界冠軍坐鎮,清一色的從並未入圍全運女排決賽圈的八一、四川、雲南、河南、廣東等省市俱樂部臨時抽調球員。
技術不夠紮實,配合不夠默契是臨時組隊的中國女排的現實。坦白講,這並非一支嚴格意義的國字號隊伍。能在這樣的局面下,殺入亞錦賽的四強,臨時掛帥的包壯功不可沒。正是他在場上的調度和積極調整隊員的心態,纔有了力克中國臺北、拿下哈薩克斯坦的關鍵勝利,為殺進四強奠定基礎。作為郎平『大國家隊』概念的教練組成員,包壯在近些年一直在郎平麾下,某種意義上,他的執教可是得到了郎平的真傳。
自從接過帥印,郎平一直貫徹和提倡她的』大國家隊』概念,這個概念不僅僅針對於每個位置的隊員,還有她同樣很看重的教練。郎導期待著能有更多的優秀教練在國家隊或別的崗位發揮作用,纔能帶出更多的優秀隊員,夯實中國女排的底層。如今,『大國家隊』效應在助理包壯身上得以體現。某種意義上,這也是郎平高瞻遠矚,胸懷大略的印證。
參賽合理取捨不為成績急功近利
裡約整整過去一年,中國女排的腳步其實從未停歇。想想『勞模』張常寧裡約後的一路,就知道姑娘們贏得每一項榮譽的背後有多麼不易。
如今,新周期的戰役已打響,先是世界女排大獎賽分站賽,之後又馬不停蹄的總決賽,還有四年一度,各省市都極為看重的全運會。又是一連串的奔波,又是咬著牙的堅持。作為奧運冠軍和世界冠軍的班底,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扛著現實中對她們的每次考驗。
精神意志可嘉,可身體的疲乏也不會說謊。不單單是朱婷,其實袁心玥、張常寧等這批在隊中擔當絕對主力的姑娘們過去一年都是絕對的戰士。
再是鐵打的戰士,身體都有疲乏。因此,這也是郎導沒有再派即使沒有全運會參賽任務的朱婷和袁心玥出征的原因,這也是給更多其他隊員一次代表國家隊參賽的機會,一次在大賽中鍛煉的難得機會。
作為總教練,郎平寧可『捨棄』表面上的成績,也不能以犧牲隊員的身體為代價。這是一種理性的、科學的取捨之道。
因此,面對亞錦賽的第四名,不必驚慌失色,不必大驚小怪,若中國女排真正實力擔當出戰,結果當然不是今天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