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體育  >  綜合體育
搜 索
孫楊恩師朱志根:希望堅持到東京 不希望被神化
2017-08-15 13:54:12 來源:新浪體育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在中國游泳狂飆突進,中國健兒們征服世界舞臺的過程中,有這樣一個群體——中國游泳教練。在經過了十幾年的洋務運動洗禮之後,這批『中國制造』開始闊步走向歷史舞臺。他們低調、淳朴而又富有奉獻精神,但他們與時俱進,在業務上能吸納百川,形成自己獨到的風格和人格范本,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從本期起,我們將系列關注中國名帥系列。

  中國游泳教練多有一雙保養甚好且表現力豐富的手,朱志根便是其中一位。當年,這位前浙江仰泳名將便是靠著健碩的臂展乘風破浪,讓對方不得不吃自己的『洗腳水』(游泳行話,指一直落後)。等當了教練,他的手更是如同樂隊的指揮,成為豐富執教經驗和細膩內心情感的某種外化。

  但這幾年,我看見的那雙手,雖然情緒依舊爆滿,但早已少了很多生氣——尤其是右邊那只,在交談的狀態下總是不由自主地晃動,如同冬日裡懸崖邊寒冷凜冽侵襲下的枯樹乾。

  『右胳膊已經麻了,經常只能換一只手』,朱志根吃力地在我面前抬了抬胳膊,『我們游泳人早練就了左右互搏術。』

  作為游泳池裡年級最大的長者,他卻是精氣神最充沛,也是最忙碌的:每天,他和組裡的隊員總是最早來到游泳的。在指揮席,也總是見到他最忙碌的身影。一會兒走到混合區,一會兒走到比賽池、一會兒又回到放松池旁,只為找個好角度觀察弟子們的比賽表現。

  他組裡的隊員也算比較多的。一共有16個隊員,其中包括奧運銅牌得主汪順、蛙泳名將毛飛廉以及眾多年輕選手。從布達佩斯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到全運會,朱家軍的責任非常繁重。

  盡管成員眾多,但每個隊員的訓練情況、潛能和成績,朱志根心理都心裡有譜:汪順天賦不錯,底子好,如何在各方面進行補強是訓練的重點;毛飛廉訓練認真但是成績突破不大,如何提高他的爆發能力尤為關鍵……

  這些人的訓練和比賽,這些都是朱志根思考的問題,他說:『只有不斷思考,纔能讓我和隊員一起進步。』

  他的思考,其實從很早就開始了。

  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中國游泳進行了一宗大筆的『勞務輸出』——在澳大利亞東,英國和美國,都有中國游泳大軍的身影。而孫楊和他的隊友們,則第N次出現在外教丹尼斯的黃金海岸俱樂部。巨大的財力投入,透支的體能,加上來自上層切實的成績訴求,讓本來就有些糖尿病、心髒病的朱志根,患上了甲狀腺結節病。吃飯腫大如饅頭,雙手也不堪負荷。盡管如此,每天早晨4點,他都會如鬧鍾般起身,用顫抖的雙手給隊員們做早飯,一只胳膊累了就換另一只——沒有誰比他更清楚隊友們的胃口。到了訓練場上,他則如競走般穿梭於兩個泳道之間,左右手不停地觸按下計時秒表。

  他的敬業,贏得了丹尼斯的交口稱贊,尤其是當得知只有初中學歷的他在50多歲挑戰外語,為的是更好的溝通的時候。。。。。。而朱志根,和丹尼斯也有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希望不斷超越他。在訓練方法上不斷創新,更新訓練理念,讓年輕隊員更加容易接受。如果我不去更新訓練理念,就會被淘汰。老話所說的學無止境就是這個道理。』

  為更好地學習國外教練的先進理念,朱志根每年都帶隊員外訓。這些年,他也自費花了十幾萬的訓練器材,用於探索體能訓練的新模式。他說:『過去是通過杠鈴片,現在不一樣了,通過不同的訓練手段來提高運動員肌肉的力量和質量,一切都是為了提高運動員力量訓練的效率。』

  而在訓練的每個階段,朱志根所要攻克和調整的點都不一樣。比如今年上半年的比賽,他要試圖解答『下高原訓練的時間長短對運動員比賽狀態的影響』這個自命題。

  『我以前曾經試過,從高原下來到平原後時隔四周、三周、兩周參加全國比賽。這一次我想嘗試一下,接下來一周後就參加比賽會是什麼樣的結果,隊員會是什麼反應,我要找到答案,為以後的訓練和比賽摸索經驗、打好基礎。我現在手裡還有幾個條件不錯的小孩,打算衝擊一下短距離,』朱志根說。

  通過這幾年來出國訓練,加上朱志根自己原有的訓練特點,他總結出了昇級版的訓練方法,就連丹尼斯都為之贊嘆不已。『接下來希望有機會去美國,和美國教練聊一聊,看看有什麼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地方。』操著濃重的紹興口音,朱志根大手一揮。

  但朱志根並不希望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某種意義上的拔高或者神化,他更願意將其認定為:一切都是職業習慣使然。

  在他的眼中,現在的隊員是他們那一代游泳人理想的承載——他們擁有先進的訓練條件、身體素質、經驗及眼界,由此也有了向世界叫板的資本。更重要的是,在情感的維系上,朱志根一直將他們視如己出,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冬訓上高原,天氣乾燥,朱志根去水果店給隊員買水果,牛奶面包這些更是必不可少。他覺得只有這樣,纔是對隊員負責的態度,『家長把孩子送到我這裡訓練就是想讓孩子有出息,我怎麼能不上心呢?』

  而在手下弟子一個個劈波斬浪取得突破的時候,他往往掩藏自己默默奉獻的客觀——比如他會隨身攜帶『一顆糖、一包咸餅乾和一瓶速效救心丸』;比如他曾三次因為比賽而推遲手術;比如,自己陪隊員的時間比兒子還多。

  身為傳統意義上的游泳人,他低調,務實,寡言少語,對業務執著甚至有些執拗(這是他們那個時代的教練的群像描述):比如,他會在大賽前沒收隊員們的手機;比如,如果訓練結果和過程達不到標准,他肯定會讓隊員重來。組裡的汪順、商科元等隊員都知道教練的脾氣,從來不敢在訓練時有所懈怠;再比如,當隊員膽敢頂撞他的訓練指令時,他會大吼甚至動用拳頭。他對游泳和隊員們的感情重於金錢,事業甚於榮譽。當弟子們用顫抖的音調說出,『師傅,我愛你』時,是坐在場邊的他最幸福的事情。

  朱志根說,自己還有幾個月快要退休了,但手下還有隊員,因此自己希望能堅持到2020年東京奧運會。

責任編輯:呂小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