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壺(Curling),又稱擲冰壺、冰上溜石,是以隊為單位在冰上進行的一種投擲性競賽項目,冬奧會比賽項目,並設有冰壺世錦賽。設男女2個小項,每隊為四人。冰壺為圓壺狀,由不含雲母的蘇格蘭天然花崗岩制成,且世界上所有的制造優質冰壺用的天然花崗岩均產自蘇格蘭近海的一個小島,也只有蘇格蘭人掌握著制作世界頂尖水平冰壺的技術。冰壺周長約為91.44厘米,高(從壺的底部到頂部)11.43厘米,重量(包括壺柄和壺栓)最大為19.96公斤。刷冰是為了減小冰壺與冰面間摩擦。有人把冰壺稱作"冰上國際象棋",這一比喻很好地詮釋了冰壺的神秘與高雅。
冰壺運動的歷史超過了500年,人們最早在1541年蘇格蘭佩斯利修道院發現有對這項運動的記載,一群人在結冰的湖泊和池塘上滑石子。男子比賽在1924年就進入冬奧會,但是並不是正式項目,直到1988年冬奧會男女冰壺纔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兩隊參賽,每隊四名選手輪流投擲冰壺(每人投擲兩次),使石壺盡可能地更接近圓心即營壘。隊長決定戰術策略並最後一個投擲,因此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在戰術策略上,三壘輔助隊長,第三個登場。他的投擲往往具有決定性。第二個投擲的隊員,必須兼備攻防能力。第一個投擲的選手,既可以投石佔位也可以佔據營壘中心。??選手必須在投擲線前將石壺擲出,只有進入營壘或者壓線的石壺纔可記分。石壺由大理石制成,有一手柄,最重不超過19.96公斤。
投擲隊員半蹲在冰面上滑行,輕輕旋轉石壺控制出手方向。兩名隊友可以在石壺前用特制的冰刷刷冰面,以控制方向和速度。兩隊隊員依次投擲,每人擲兩個石壺,先是雙方一壘,之後是二壘、三壘和隊長。最後投壺的一方佔有先機。每局中石壺最接近圓心的一方得分。每隊每一個進入營壘中,較之另一隊所有石壺都更接近圓心的石壺都可計一分。每場比賽進行10局。每隊限時73分鍾完成10局比賽。10局過後得分最多的一方獲勝。一旦戰平將進行加時,直到決出勝負。